「拾吾純植」 用永續飲食種下善的種子

共好行動
2025/04/02
「拾吾純植」 用永續飲食種下善的種子

文/曾怡陵.圖片提供/陳明煜

走進位於竹北的「fifteen 拾吾純植西餐廳」,整片玻璃窗為室內注入明亮的氛圍,以大豆為意象的黃色燈管成了窗框,透過窗子可以看見工廠裡豆乳製作的過程。餐廳裡供應以有機蔬果、自然酒、自製豆腐等食材創作的中式、地中海、南洋等多國料理,為消費者提供純淨多樣的選擇,榮獲「綠色餐飲指南」2023年「最佳有機友善食材運用獎」。

創辦人陳明煜說,「拾吾」意指收拾整理自己的內心,他想透過純植物飲食、低廢棄、與人為善等具體實踐,讓善的循環不斷流動。他從小對生命議題有興趣,常去宮廟拿善書,後來又接觸佛法、到伊甸基金會工作,現在則透過商業模式,讓世界變得更好。

真食物、低廢棄 用料理為地球止血

會開餐廳,是因為妻子馮淘鑫在懷孕時改變口味喜好,開始茹素。那時她剛從北京來到台灣,發現台灣的蔬食環境雖然友善,但多半有藥膳味或使用大量素料,想開拓不一樣的可能性。夫妻倆找了曾在歐美歷練多年的主廚陳琬婷,理念一拍即合。

「真食物、低廢棄」是拾吾經營的大原則。

「真食物、低廢棄」是拾吾經營的大原則。「人類自以為在追求好的文明, 其實是夢幻泡影。」陳明煜表示,為了追求產量,使用農藥、化肥貌似提升產量,但土壤因此被汙染,人類吃進這些食物還有各種化學添加物後開始產生各種疾病。他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為被嚴重剝削的地球止血。

拾吾的料理和產品為純植物性,就連優格的菌粉培養過程也沒有動物性成分。此外,料理完全不使用化學添加物和半成品,所有的醬料都是純手工製作。走進廚房,全場找不到一次性的廚房紙巾和保鮮膜,而是用棉布和反覆清洗、烘乾、消毒的不織布取代。進入洗手間,會看到擦手紙架上的提醒:「每張紙巾都曾是一棵樹」,提醒消費者:我們的每一個行為都會對環境帶來影響。

廚房找不到一次性的廚房紙巾和保鮮膜,而是用棉布和反覆清洗、烘乾、消毒的不織布取代。

為了減少食材廢棄量,製作豆乳過程中會產生的大量豆渣,過去必須請人清運。現在透過與工研院合作的專利技術,將豆渣機能化,不僅提升蛋白質、GABA等含量,還可以用來入菜,或製成餅乾等產品,提升廢棄物的經濟價值。

真正的永續 不只從料理著手

此外,員工關係也是拾吾很重視的環節。「我們的Google Maps評價裡,除了說料理很讓人驚艷,第二多的評價就是服務很有溫度。」拾吾除了提供優於市場行情的薪資條件、有機員工餐或餐食補助之外,也藉由儒家、佛學等各種善知識的分享,讓員工提升心靈和處世智慧。「員工感受到公司是和他是一體的,接收到正向的力量後,對客人自然展現出有溫度的服務。」

陳明煜希望透過這些實踐成為下一代的榜樣,讓孩子們傳承良善的人生態度。此外,拾吾在餐廳裡舉辦各種關於動物權、蔬食育兒等講座,也正策劃針對小朋友的食農營隊。「成人長年累月被各種意識形態影響,會有很強的我執我見。我們想開展小朋友的食農教育,種下善的種子。」

對於未來,陳明煜希望政府能仿效丹麥立法支持有機,增強業者推廣的能量,並鼓勵消費者多落實有機消費、減塑等永續行動。他也期許透過拾吾為產業注入正向力量,改善從業人員待遇,並啟發大眾的內在善念,從而展現於外在的行為,真正形成永續的飲食環境。  
 

延伸閱讀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多多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