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皮到籽都營養的火龍果
農產品與農友
2023/11/07

位於雲林古坑的金品自然農場,在陳明助大哥接手父親的果園後,以有機農法耕作至今30餘年。種出的火龍果具有特殊的清甜風味和滿滿的花青素,不論是冰涼後切塊吃或打成果汁都好吃。
文/錢麗安 攝影/黃基峰
金品自然農場
陳大哥接下父親的柑橘果園後,轉作有機,歷經不少困境,仍持續堅持至今。經充足日曬的火龍果是農場現在的主力物產,能吃到「太陽的味道」。

車開出熱鬧的古坑街市,兩旁的風景換成一望無際、綠意盎然的田野。轉入看似雜林的偌大林區,工作場區內不見農作採收慣有的熱鬧景象與聲響,只見門前一株波蘿蜜樹上,沉甸甸地掛著幾棵碩大澄黃的波蘿蜜果,無聲地道出這是個收穫的季節。
這兒,就是以有機農法耕作30餘年的金品自然農場?人都哪兒去了?
「今天剛好有個空檔可以停工一天,不然,你們什麼都拍不到了。」農場主人陳明助夫妻笑著解釋:火龍果從開花到結果,僅需短短一個月。火龍果成熟後必須馬上採收,否則留在枝條上的果實就容易過熟。「這顆的開口裂開就是太熟了,只能列為B級品。」不僅如此,陳明助說,若果皮上出現太多斑點,就不符合上架的A級品要求,所以從生長到結果每個環節都得小心翼翼。
投筆從農 意外踏入有機領域
難得休息,女主人賴大姐優閒地端出自家栽種、烘焙的香濃咖啡與果肉厚實、滋味濃郁的龍眼乾和火龍果乾說:「試試看!跟咖啡很搭。」雖說是農家子弟,但中文系畢業又取得企管學位的陳明助,最初走的是教學路;回歸田園,只因雙親年邁,又不捨放棄耕作了多年的山林,這才回鄉接手。
陳明助回想起,早年父親的農場以柑橘類果樹為主,種植柳丁、甜橙、葡萄柚等。雖然採用的是慣行農法,但深知「草會死,果樹也會」,因此在農藥的使用上十分節制,農場一直維持著良好的生態環境。
要種出有太陽味道的水果
農場的土壤本質好,轉作有機後,陳明助沒有使用農藥與化肥,決定花費時間研究果樹的生長特性,儘量以自然的方式達到生態平衡。以香蕉來說,因為有抗性問題,必須採輪作。位居山坡地的金品農場,不像平地農場可以透過放水殺菌來縮短土地的休養期;但位在山邊的好處是日夜溫差大,土壤不灌水,香蕉自然生長,有機固形物密度高,風味自然就濃郁。「我們的香蕉很好吃喔!又甜又Q又香。」他自豪地表示。
如今成為農場主力的火龍果也是。其實一開始做有機,他們就遭遇失敗。停止使用農藥後,父親栽種超過40年的老欉柳丁不敵星天牛病害,全都死光光。陳明助笑說連親戚都看不下去,介紹他改種火龍果。但父親以火龍果全株都是刺,以及生命力過強,移除不易而大力反對。直到父親過世隔年,陳明助才開始嘗試。雖說生命力強,但火龍果的枝條若染菌,或是周圍的空間有病菌,果實即便早早套袋,表皮也會花花的。雖不影響口感,賣相卻大打折扣,因此需時時巡視,即時移除病菌,以及確實做好套袋防護。


土法煉鋼找通路 穩定合作專注栽種
轉作有機的挑戰不僅在於種植,對陳明助來說尋找銷售通路更是一大挑戰。「一般的農產運銷市場也有針對有機水果的拍賣,但是要看運氣,有時候不是東西好就能賣到好價格。」憶起那段為水果找通路的日子,他笑說比種植還累。不僅要重新學電腦,還得透過朋友、農改場介紹,或是到假日市集等到處找門路,有時候連東西賣到哪裡都記不得,更遑論錢有沒有收到。
幸好慢慢地,有些有機通路開始小額訂購。「2001年左右跟里仁(福業)合作以後才算穩定下來,我們負責供貨,時間到了錢就會自動入帳,不用操心。」陳明助表示,有了安穩的銷售後盾,對從事有機耕作的農友很重要。這樣農友才能心無旁騖地投身在農場經營,不至於蠟燭多頭燒。同時更有餘裕因應有機耕作所需面對的氣候變遷等問題,讓消費者能繼續在產季吃到該有的農產。
火龍果小知識

陳明助說,目前台灣一年四季都能吃得到火龍果,但真正的產季是從6月中旬到11月中旬。火龍果有長型與圓形兩個品種,不論哪一種,都是越成熟皮越薄。當果皮顏色通透,拿在手上有沉甸甸之感,就是熟度與甜度剛好的火龍果。
火龍果買回家後一定得放進冰箱冷藏,以保存最新鮮的風味,也要趁著新鮮吃進肚子,營養才不會流失。「火龍果整顆都是寶」陳明助說,火龍果的外皮、黑色的籽都非常營養,建議用果汁機將籽打碎,便能吃到火龍果的精華。
- 原文刊登於《里仁為美》 第72期 P22~P25
延伸閱讀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多多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