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專題文章

找回加工產業鏈 奇美部落硬質玉米

2019-07-24

文/錢麗安.攝影/黃基峰.圖片提供/里仁、慈心基金會

從早餐穀物、零食餅乾、飲料、醫療用品,甚至日常容器,硬質玉米可說是無所不在。台灣的硬質玉米自產率卻不到1%,且多數為基改玉米。2015年起,花蓮奇美部落在慈心基金會輔導下開始計畫性種植硬質玉米,除了提高自產率,也可藉此重建加工產業鏈。

6月初,全台籠罩在豪雨中,花蓮奇美部落的十多位族人,一早就在玉米田裡以手採方式搶收硬質玉米。趁著雨勢稍歇,就地鋪上帆布,將剛採收下的玉米一包包倒入脫粒機。另一頭如瀑布般傾洩而出一顆顆飽滿金黃的玉米粒,再以人工接力方式盆裝倒入太空包。搶收上車,直奔20公里外的東豐農場,進行至少72小時的烘乾作業,這連續兩天的硬質玉米採收才告一段落。大功告成後,慈心產地服務專員詹于諄、簡郁娟帶來以硬質玉米製作的「玉米爆爆」與族人分享。拆開包裝,大口咬下,清脆的聲響與淡淡的香氣迴盪在玉米田中。「好吃嗎?」「好好吃,沒想到會變成這樣捏!」滿臉汗水的族人媽媽咧嘴大笑。

硬質玉米

硬質玉米應用多元,人口大量流失的奇美部落,近年將較不需勞力照顧的硬質玉米轉型為有機操作,但地處偏遠,在採收及加工上困難重重。

從零開始建構產業鏈

一度因為聯繫吊掛卡車不順而動氣,被部落族人尊稱為「蔣媽」的蔣金英說起自家產品,眼睛笑瞇成一彎新月。「玉米採收脫粒完,就得當日進行烘乾,否則受潮就會產生有害人體的黃麴毒素,絲毫大意不得。」

蔣媽退休前是小學老師,利用課餘時間栽種硬質玉米做為飼料養雞。原本採慣行農法,「後來慈心基金會進入部落協助推動有機六級產業,並在花蓮農業改良場的推薦下,改種植品質更佳、產量更多的硬質玉米品種,我順勢加入有機行列。」

「硬質玉米的運用太廣了,想得到的產品可能都有玉米成分。」簡郁娟說,從日常食品加工、動物飼料到醫療用品都可看到玉米的應用,台灣每年花上數百億元進口玉米,但自產的硬質玉米使用率卻不到進口量的1%。因此,在得知奇美部落原本就有栽種硬質玉米的傳統後,以此為發展重點,希望能擴大台灣硬質玉米的自產量。

「我們花了將近一年尋找合適的加工廠,」簡郁娟說。經過第一年的試種,第二年產量就暴增至15噸,豐收後面臨的卻是找不到硬質玉米的加工廠,「5噸的玉米磨完只有1噸能用。」幸而在里仁協助下,廠商發心自購研磨機器,磨出九成以上的可用量,又歷經反覆打樣、調整比例,終於推出100%以本土有機玉米製作的健康零食「玉米爆爆」及「牛奶可可玉米球」。

採收

與天地、動物共生的有機耕作

「以前我家後面這塊地採慣行栽種,都沒有青蛙。」蔣媽說,全部改做有機後,不只青蛙,竹雞、環頸雉、螢火蟲一一出現,連怕人的山羌也會趁著夜色下山來吃玉米嫩芽。此外,當然也少不了愛吃的山豬跟玉米田最大的敵人一田鼠。與動物可以共生,但老天爺卻不一定買單。採訪近尾聲時,詹于諄和簡郁娟一臉凝重地告訴蔣媽,剛採收的玉米因連日大雨,加上部落人口老化且外流嚴重,為等待族人返鄉支援,無法及時採收,導致部分玉米發芽長霉。為了食品衛生安全,以及堅守奇美部落的誠信,這批玉米無法用於食品加工。接著慈心與族人們討論起明年作法,從田間管理、熟度判定,到一定得克服路途與成本問題,讓採收機上山加速採收,降低人力問題。

幸而,一個星期後,為了避免玉米供應斷貨,讓支持的加工廠、消費者權益受損,堅強的部落族人已重新整地完成,要挑戰可能遇上颱風的二期栽種。「面對日益加劇的極端氣候,農友首當其衝,人們也面臨糧食議題,值得民眾深思並調整生活方式。」簡郁娟語重心長地說。

玉米

硬質玉米香甜>>

里仁玉米爆爆
售價 $120
里仁牛奶可可玉米球
會員價 $53
里仁椰香乖乖
售價 $38
里仁5香乖乖
售價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