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專題文章

屏東青翠園有機農場

青翠園農場-種有機青椒 採收前一刻都不能鬆懈!

2016-04-01

文/楊鎮宇 · 攝影/陳俊羽

 
青椒營養成分高但病蟲害多,故常被驗出農藥殘留。屏東青翠園有機農場的莊翠蘭聽說有機價格好而轉種有機青椒,多年來,努力克服鄰田污染、作物病蟲害等困難,讓她堅持至今的信念是:相信四個「好」

芬普蟎、待克利、嘉寶信、芬化利、克收欣、撲克拉,都是近幾年各地衛生局抽驗市面上蔬果時,在青椒常驗出的農藥殘留物。《常春月刊》整理台灣各地衛生局所做的蔬果抽檢資料,列出的十大農藥殘留蔬果,青椒名列第八名。美國環保團體「環境工作組」(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EWG)每年發布「十大農藥殘留蔬果」,青椒多年來都列名其中。

旺盛學習心 尋求病蟲害防治良方

青椒常遭遇茶細蟎(紅蜘蛛)、蚜蟲、青枯病等病蟲害,一般農友多使用農藥來防治,以維持產量跟農家收入。「我噴農藥都不一定種得出來,你竟然不噴?」十多年前,40多歲的莊翠蘭接下父親的農場,打算轉作有機時,她父親納悶地問道。

莊翠蘭嘗試種植有機青椒,深受病蟲害之苦。「有機價格雖然好,但是還沒採收前根本不敢放鬆,我們很怕『見錢死』!」她說,若種植情況良好,青椒從12月開始採收,直到隔年6月,可以連續採收7個月,豐收帶來好收入。但現實總是磨人,每逢雨天,青椒可能得疫病、果腐病。就算在採收前一刻,青椒也可能得青枯病,不但「死得很難看」,收入也大幅縮水。

轉作有機之初,莊翠蘭是屏東縣里港鄉土庫村的第一位有機農友。她的父親長年務農,曾多次農藥中毒,冒冷汗、渾身虛弱無力的模樣讓她難以忘懷,因此促使她考慮轉作有機。講著講著她又補充說:「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啦,當初聽說有機作物單價高,想試試看!」

轉作有機頭一年,作物單價雖高,但是產量超級低。莊翠蘭從小務農,熟悉農事,有一定的技術基礎。但是遇到病蟲害時,原先慣行農法所用的防治資材都不能用,等於要重新學習,她苦笑說:「當時病蟲害防治真的讓我傷透腦筋,甚至想放棄了。」

在其他有機農友的鼓勵下,她參加中興大學、屏科大的有機課程,遇到難題,她馬上騎機車到農業改良場尋求支援。其實病蟲害防治多半有方法,只是需要明確防治、一試再試,「很多時候,我都是課堂上最年長的學員。可是我不在意,只要能學會病蟲害防治,就努力去學習,這幾年我還會用手機拍照,用Line請教專業單位。」可見莊翠蘭的積極與學習心!

若土地會說話 希望他會說:「我很舒服!」

除了病蟲害防治,鄰田污染也是另一大難題。為了避免鄰田污染的風險,莊翠蘭前後換了3塊地。2007年時,她向台糖承租近6公頃的農地,附近農友有意分租耕作,她執意不肯,「我們想閃都來不及了,怎麼可能讓慣行農友來租地。」如今她的農地與鄰田相隔一條大馬路,田區邊緣也自設一道緩衝帶,總算是避免鄰田污染的風險。

歲月流轉,莊翠蘭已淬煉出一套種青椒的心得,茶細蟎會吸取青椒養分,使得青椒生長停頓,可以用糖醋液、窄域油來防治;青椒的葉子背面,有時會有蚜蟲,可以用天敵瓢蟲來防治;至於下雨造成的果腐病,則可以用波爾多液來處理。

十多年前,父親問了一句「不噴農藥怎麼種?」,這麼多年來,莊翠蘭以行動來回應。她的農地通過有機驗證,種植近30種作物,和弟弟、弟媳、兒子一同經營「青翠園有機農場」,從對病蟲害防治一無所知,到現在成為接受實習生的有機見習農場。

莊翠蘭如今年屆60,從當年轉作有機的起因「價錢好」,到現在她認為「生活夠用就好」,而讓她堅持至今的信念則是四個好:「對自己身體好,對消費者的身體好,對土地好,對天地萬物好」。她說她的心願是,「如果土地會說話,希望他們會說:『嗯,我很舒服』,這樣就太好了!」

青翠園有機農場

場主:莊翠蘭 品項:青椒、草莓 驗證證書字號:TOC-C007

▲莊翠蘭除了運用有機資材防治青椒病蟲害,農園裡還有蚜蟲的天敵 —— 瓢蟲,也是有效防止蟲害的妙招。 

 

 ◎ 原文刊登於里仁為美季刊 No.41, P.16~P.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