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專題文章

關於清潔這件事

是清潔?還是汙染?

2017-10-01

文/陳儒瑋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陳儒瑋

清潔的目的在於維護生活環境與人體衛生,用水沾濕、按壓清潔劑、進行清洗,是日常不起眼的小事。但人們往往忽略了,生活中多達十幾項的清潔用品是化學物質大集合,長期使用其實是傷害健康與環境的大事。讓我們從了解清潔的基本原理和產品的成分著手,一同守護家人健康,更愛護環境。

仔細閱讀產品成分標示,是現代人消費的好習慣。家中清潔用品的成分標示上,幾乎都可見到「界面活性劑」,它的功能何在?另外,許多清潔用品也標榜成分不含磷、無環境荷爾蒙「壬基酚」,又是為甚麼?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

洗去髒汙的界面活性

清潔,簡單來說就是用水洗去衣物、餐盤、器皿或肌膚上的髒汙。「清潔的功用,主要來自界面活性劑。」里仁公司副總經理韓敬白解釋。

界面活性劑是什麼?用個簡單的實驗來說明。將油與水混合時,兩者形成一道油上水下的界面(圖一),加入界面活性劑如肥皂、小蘇打或石化合成洗劑等,並用力搖晃,會發現原本油水分離的界面便消失無蹤了(圖二),箇中原理就是界面活性劑的神奇功能,讓兩個原本不會反應的物質產生作用(活性)。

界面活性劑構造可依功能分為親油端與親水端,長形親油端可抓住油脂,而當圓形親水端和水結合之後,沖洗後就順便把油汙帶走,達到清潔的目的(圖三),這就是為什麼清潔一定要用到水的原因。

除清潔劑外,食品中也有界面活性劑,常見標示為乳化劑,例如,製作沙拉醬時使用油脂、蛋黃等食材,蛋黃中的卵磷脂即為讓油和水能均勻混合的界面活性劑。

「界面活性劑」有天然植物來源、也有石化來源。絕大多數清潔功能必須靠界面活性劑才能完成,其含量比例甚至列入國家標準規範,過去曾有廠商因產品含量不足而受罰的案例。

清潔的原理


 

清潔劑中的環境荷爾蒙

民眾對界面活性劑有不好的印象,主因可能來自於「壬基酚聚乙氧基醇(NPEO)」這種非離子界面活性劑,流入水體分解後會產生「壬基苯酚(NP)」,一般又稱為「壬基酚」。

壬基酚是會干擾人體內分泌系統的「環境荷爾蒙」,不易分解並有生物累積性,對水體環境與人體健康都會造成傷害。媒體曾披露台灣七大主要淨水場的水質檢測結果,全驗出壬基酚殘留。環保署自2007年起禁止家用清潔劑使用壬基酚,但工業用清潔劑並不在此限。

主婦大動員 成功立法限制含磷洗劑

1960年代,供應日本京都、大阪等地民生用水的滋賀縣琵琶湖,因為遭排放大量生活汙水,出現藻類過度繁殖的嚴重優養化狀況。探究原因後發現,原來是業者在清潔產品中加入磷酸鹽類,希望能先「抓住」水中鈣、鎂離子以提升界面活性劑的效果,當汙水排放至河川湖泊後,因為磷太多,過於營養而讓藻類快速增長,藻類覆蓋水體的結果導致水中生物缺氧死亡。

於是,周遭家庭主婦發起生態清潔劑運動,要求立法限制含磷洗劑並興建汙水下水道設施,經過長達二、三十年的努力,慢慢還給琵琶湖清淨的面貌。

在台灣,翡翠水庫管理局曾於2012年與水庫上游新北市石碇區的永安社區合作,免費提供環保標章無磷洗衣粉供社區居民使用。結果,隔年生活汙水含磷量就減少約27.5%,顯示清潔劑確實對水域生態帶來實質影響。

現行法規並未要求清潔產品成分標示全展開,或許有消費者不知道的化學物質隨著清潔用途流入環境、造成汙染。民眾在購買清潔用品時,建議應優先考慮資訊完全揭露的業者,詳細閱讀成分並盡量選擇較為單純的品項。

 

什麼是環境荷爾蒙?

環境荷爾蒙,正式名稱為「內分泌干擾物質(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透過食物、飲水等途徑進入動物體內時,由於其構造類似體內自身的荷爾蒙,會干擾生長、發育與生殖系統,常見影響為造成個體的雌性化。除壬基酚外,較為人熟知的環境荷爾蒙還有雙酚A、戴奧辛、鄰苯二甲酸脂類(塑化劑)與多氯聯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