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專題文章

化理念為實踐 有機通路的寧靜革命

串聯飲食產業鏈 社會企業典範

2016-10-01
文/賴菘偉 圖片提供/里仁、呂艷芳
近年來,政府政策及食品廠商受市場機制影響,致使食安問題層出不窮,消費者對於食物失去信任。而農藥、化肥的使用,破壞我們賴以維生的珍貴土地與環境。為了改善人與土地、人與人之間關係愈發疏遠的社會問題,里仁公司以「誠信利他」為宗旨,發展出跨產業的獨特營運模式為創新的解決方案,因而被公認為足以參考的社會企業。

社會企業存在的目的,在於以商業模式解決社會問題並創造社會價值。約20年前,里仁的誕生,來自一位以普度眾生為志業的出家人──日常老和尚。他深覺在社會過度競爭與崇尚自利的追求下,生態失衡、疾病日增,因此決心發展有益社會與環境的組織。

里仁打破一般通路單純買賣的角色框架,以「誠信利他」串聯飲食產業鏈上的每個利害關係人,從上游的農友到下游的消費者,一環接著一環,讓整個產業鏈共同推廣有機農耕及生態保育,逐步增加有機耕種的面積,使土地恢復生機,也帶動更多人關心這塊土地以及自己所吃的食物,重新連結人與土地的關係,建立一個人與人互相合作彼此信任的和樂社會。

此外,如同許多社會企業的盈餘分配原則,里仁不以營利為優先,為了創造更大的社會影響力,里仁公司將盈餘回饋到「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及「福智文教基金會」兩大基金會,期望從產業、從校園、從社區、從家庭全面落實淨化人心,自利轉為利他,競爭轉成關懷,攜手共造一個誠信、互助、感恩的社會。

經過將近20年的發展深化,里仁從朴子農場、關西農場開始,到現在已經成為台灣最大的有機契作及直營通路之一。身為一個社會企業,里仁一路走來究竟是如何運作,才成就今天的社會影響力呢?

里仁社會企業產業鏈

▲里仁跨產業價值鏈的社企模式:里仁串聯飲食產業鏈,從上游的農友、加工廠商到下游的消費者,一環接著一環,發展出獨特的社會企業營運模式

改善人與土地的關係 成為農友最堅強的後盾

里仁鼓勵農友從慣行農法改採無農藥化肥的耕作方式。但轉型期的蔬菜產量少、賣相差,無法在一般市場順利販售,常是農民裹足不前無法轉型有機的主因之一。里仁透由內部人員的支持,帶動一群認同的消費者了解無農藥化肥的耕作方式對於環境、土地、個人健康的影響,進而以實際的消費行為來支持農友。

里仁公司韓敬白副總經理說:「當時有些菜被蟲蛀到幾乎只剩菜梗,但還是被消費者買回去包水餃或打蔬果汁。」這些「鐵粉」的支持讓農友慢慢站穩腳步,能夠順利轉作有機。

隨著政府開始推行有機驗證規範,里仁也透過與「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的合作,幫助農友提升技術,由專業輔導團隊陪伴農友走過最艱困的有機轉型期。

里仁以「搏感情」的方式關懷、陪伴農友,讓非主流的有機農友不會因為遇到困難或孤單無助而走不下去。負責農場的外勤人員,會分區照看各區農地狀況,協助農友規劃種植、進行複查、簽訂契作,以及不定期關懷拜訪。一旦遇到盛產、病蟲害減產或是天災農損等狀況,里仁會一起找方法,甚至以保障收購或預付貨款的方式,保障農友的生計,能夠堅持有機耕作。

▲里仁以「搏感情」方式關懷、陪伴農友,讓有機農友不會因遇到困難而走不下去。

強化人與人的信任關係 與加工廠攜手突破極限

在市場競爭愈發激烈下,通路商開始用低價手法來吸引消費者,逐漸引導消費者追求「俗擱大碗」的消費行為,但削價競爭的結果,通路商將成本壓力轉嫁予食品供應商,而供應商為了生存及迎合市場需求,開始節省原料或使用添加物而影響商品品質,這樣的惡性循環是現今食安問題的一大主因。

有鑑於此,里仁自行訂定較政府嚴格的食品添加物規範,邀請食品加工廠共同來提供安心的食品給消費者。里仁希望消費者能夠吃到天然真實的食物原味,因此食品原料以本土有機、天然、非基改食材為優先,對於食品添加物的規範則是:「能不添加就不添加」。商品上架過程中,除了生產前的加工文件審查,更委託獨立運作的「慈心有機驗證公司」親自到生產現場進行全程查驗評鑑。

這樣嚴謹的上架原則,對於加工廠來說是一大挑戰。但里仁秉持溝通與陪伴的夥伴精神,協助加工廠取得符合里仁規範的上游原料、提供加工技術輔導,讓廠商可以突破減少添加物使用的加工技術難關。為了鼓勵廠商在充滿化工原料的加工食品市場中,不必擔心少添加食品的銷售狀況而卻步,因此以「三無政策」:「無上架費」、「無缺貨罰款」、「無退貨」,讓供應商可以專注在優質食物的研發與生產。

目前與里仁合作的食品加工廠已超過200家,而合作品項也高達1,800種以上。無化學添加的泡麵胚芽餅、無色素香料的鮮果乾、百分之百純米粉有機蘿蔔糕等,每個產品都是里仁與廠商共同努力克服困難的心血結晶。

食品研發

▲里仁以本土有機、天然、非基改食材為優先,攜手食品加工廠提供少或無化學添加物的安心食品。

透過教育 翻轉消費者的飲食觀念

由於市場過度行銷與包裝,加上價格導向所誘發的消費習慣,導致消費者對於真正的食物、環境、土地所知有限。因此,里仁在學校、農夫市集、社區體驗活動等場域,透過店頭人員、網站或刊物等各種溝通方式,結合實體與虛擬管道,持續對消費者進行健康飲食的宣導及有機農業的推廣,培養更多認同環境保護與健康理念的理性消費者。

「健康是基本人權!」里仁想要藉由「認識、了解、體驗」三個層次,讓消費者對飲食及環境有更深的認知,體會生產者的用心及了解產品背後一群人的付出。唯有消費者建立正確消費觀,以自身消費力透過每次的購買行為,選擇友善環境的優質產品,重新找回對食物的信賴,才能逐步改善產銷供應鏈,號召更多積極改變的行動者,翻轉已經逐漸崩壞的飲食環境。

創造共享價值 建立社會信任

社會企業的核心,在於創造社會價值,促進社會的和諧。如同管理學大師麥可.波特提出的「共享價值」,即是企業不應只是創造經濟價值,而是與社會連結,與利害關係人有共同的理念,一起解決社會問題、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里仁發展至今,合作的302戶農友,以有機方式耕耘著913公頃的土地,其帶來的社會與環境價值,遠大於其經濟成果。韓敬白副總經理說:「這樣的成功,是偶然也是必然」。因為里仁相信「寓自利於利他」,堅持做對的事,透過溝通宣導帶動人心關懷大地。從食物產地到加工廠、通路,擺上消費者的餐桌,里仁引導生產者與消費者彼此互信、體諒互助,共同支持健康安心的產品,正是里仁能跳脫食安負面輪迴的關鍵。

里仁牽起你我的手 一起邁向食物的理想世界

里仁從創立之初,就以通路角色當做一個橋樑,牽起生產者、供應者、消費者的手,找回人與人以及人與土地的信任關係。里仁藉由鼓勵農友不使用農藥、化肥,減少對環境的破壞,並協助收購,再交由廠商製作成少或無添加物的加工食品,並教育消費者認識環境生態與人類的關係,增進消費者重視土地與人類的健康。不僅如此,里仁更視廠商為合作夥伴,將消費者當作家人,推出少或無添加的商品。由於與廠商相互信任,坦白溝通生產與製作的所有細節,也沒有訂定契約規範彼此責任歸屬;里仁陪伴廠商走過研發瓶頸、銷售困難,並適時給予關懷與幫助。

里仁身為一家社會企業,不吝於肩負起更大的社會責任,極大化其存在的社會價值。雖然創立之初經濟資本有限,但以創新的跨產業鏈串連模式,與生產者、供應商、消費者攜手為生態保育、環保、健康生活而努力。在面對食安產銷及社會不信任的問題,里仁本著「利他」的初衷,嘗試以新的食物經濟模式再造台灣的飲食生態系,讓消費者透過每一次消費創造社會價值。因此食品安全不再只是農友或加工廠的任務,而是每一個人都可以透過日常飲食的過程,彼此了解、互相體諒,重建人與人之間誠信互助的美好!

▲里仁打破一般通路的角色框架,以「誠信利他」串聯上游的農友、原料供應商、加工廠商到下游的消費者,完整保障飲食安全。

◎原文刊登於第43期里仁為美季刊p6~p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