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專題文章

膳食纖維高 切盤或打果汁皆宜

火龍果 ─ 紅色水果的營養秘密

2016-10-01

文/楊鎮宇 攝影/林建豐

火龍果,又稱紅龍果。原產於中美洲,屬於多年生攀緣性肉葉植物,攀附在熱帶叢林中生長。台灣引入種植後,改以水泥柱作為支柱,讓火龍果植株得以攀附生長。

火龍果的枝條呈三角柱狀,枝條上有刺,會先長出花苞,花開然後凋謝,接著結果,約一個月後可採果。果實呈現圓球狀或橄欖球狀,平均重約500~1,200克,外觀鮮紅,還有捲翹的鱗片。

台灣市面上常見的火龍果有白肉、紅肉兩種品種,種植比率約為4:6。白肉火龍果的產季約6~11月,紅肉火龍果的產期約5~12月。白肉火龍果的果實較大,呈橢圓狀,紅肉火龍果的果實相對較圓,甜度也較高。

火龍果的營養成分豐富,含有維生素B群、C、膳食纖維及鉀等礦物質,維生素C的含量比一般蔬果高,果肉中也含有果膠,也就是水溶性膳食纖維,再加上果肉中像是芝麻般的小黑點,都有促進腸胃蠕動的效用。

紅肉跟白肉的火龍果的營養成分又有些許差異。紅肉火龍果有更多鋅、鐵等礦物質,鋅有助於維持長發育與生殖機能,鐵有助於氧氣的輸送與利用。之所以色澤鮮紅是因為果肉中含有「甜菜紅素」(Betalains),這是一種植物性色素。消費者吃完紅肉火龍果後,排尿有顏色,屬於正常現象,這也是因為甜菜紅素的影響。

白肉火龍果的膳食纖維比紅肉多,每100克的白肉火龍果含有約2公克的膳食纖維,紅肉火龍果則含有1.3克膳食纖維。因此,白肉火龍果更有助於排便順暢。


紅肉火龍果

▲紅肉火龍果 果實相對較圓,紅果皮,紅麟片。


白肉火龍果

▲白肉火龍果 果實呈橢圓狀,紅果皮,綠麟片。

 

挑選原則

挑選火龍果時,如何區分紅肉跟白肉呢?紅肉火龍果的外觀:果皮跟鱗片都是紅色、鱗片較軟,而白肉火龍果則是紅果皮、綠鱗片,鱗片稍硬。

挑選時建議找果實飽滿且有沉甸感,鱗片沒有枯黃的火龍果。火龍果重量越重,表示果實豐滿,農友李清秋說,火龍果若有裂果情況,雖然賣相不佳,但其實「裂果才好吃,養分要很夠,才會爆出來」。

 

品嘗與保存

在品嘗方式上,火龍果的果肉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打成果汁,或者是做成果醬。保存方法的部份,若放在冰箱,建議用報紙包住,不碰撞,保鮮期可達一個月,若在室溫下,可放兩週,不過和其他水果一樣,時間放愈長會影響水果的風味,建議購買後一週內食用。

◎原文刊登於第43期里仁為美季刊p.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