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專題文章

你不知道的生態危機發生中

2020-03-06

文/錢麗安 插畫/大鴉   攝影/黃基峰、王士豪

一隻小小的蜜蜂消失,為什麼會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相繼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
其背後影響的,可不是擔心再也喝不到可口的蜂蜜這麼簡單,而是攸關大自然生態平衡與人類的生存的重要課題。

「我已經好幾年沒種絲瓜了,因為全都得靠人工授粉。」在雲林麻園有機農場耕作12年的農友卞玉芬說,近年來蜜蜂數量不但明顯變少,活力也大不如前,授粉力大減,使得許多瓜果類作物都得改採人工授粉。絲瓜開花期就得每天仰著頭在花朵上刷上三、四小時,不僅又熱又累還全身酸痛,完全無餘力顧及其他的作物。不得已,她只好放棄絲瓜這項作物。

農場另一頭,青年農民陳俊男分享他種小黃瓜遇到的狀況。蜜蜂協助授粉完全的小黃瓜長得又直又美,授粉不完全的則呈彎曲形狀,成了格外品。「以一分地來說,正常可收成2~3噸的小黃瓜,如果沒有蜜蜂可能會降到1噸甚至更少,所以現在小黃瓜都改良成雌雄同體。」

當瓜果、草莓或梨子等作物開花時沒有授粉完全,就會產生畸形的果實。

沒了蟲媒授粉  農作物的多樣性將消失

「蜜蜂消失,首當其害的是瓜果類作物,因為瓜果幾乎都得仰賴蜜蜂授粉。」農業專家張世揚博士說。影響所及,就是農作物的多樣性逐漸消失,讓食物來源變少。蜜蜂消失的影響不僅於此,更將牽動整個自然生態的平衡與存續。

台大昆蟲系教授楊恩誠說,蜜蜂消失,表面上看起來像是單一的現象。但是,蜜蜂會大量減少,代表其他的授粉昆蟲也有消失的風險。「我們擔心的是,蜜蜂消失可能是連鎖效應,或是冰山一角。因為我們現在看到的僅是蜜蜂,沒有看到其他昆蟲的問題。如果世界上沒有昆蟲會多可怕?」根據統計,全球超過四分之一的昆蟲種類正在減少,且多達三分之一種類瀕危、即將消失。

農藥會污染空氣土壤、流入水域

楊恩誠教授表示,不當使用農藥是造成蜜蜂數量減少的原因之一。「農藥噴在農業區,你以為只會停留在農藥區?」楊教授搖頭說,農夫噴的藥劑,大約只有不到十分之一會附著於植物,90%則會進入環境,往上混入空氣,往下進入地下水。這些藥劑若被土壤吸收,會造成土壤劣化,並殺死土壤中的昆蟲或微生物。但最讓人擔憂的是,進入地下水層的農藥,隨著流域擴散,危害的影響更深遠。

台灣西部的夏天經常會下西北雨,農友在上午噴藥,下午下雨後,藥劑就隨著雨水全部流到小溪流去了。「即使農藥在水中的劑量很低,還是可能造成比較小的水中生物,或是環境指標生物中毒。類尼古丁的藥劑最可怕之處就在於無法被土壤吸收,而且可以在水中殘留很久。」

根據國外研究,益達胺在水中5年也不會消退,有的類尼古丁藥劑則是30年也不會消失。楊恩誠說:「蜜蜂也是會採水的昆蟲。還有像我小時候看到很多蜻蜓,現在已經很少看到。」當天敵消失後,危害人類的昆蟲數量就會增加,這也是蜻蜓越來越少,蚊子越來越多的原因。「破壞生態平衡的後果,不是你我能想像的。」

有機農業不只友善大地  也友善蜜蜂

當蜜蜂漸漸消失,農夫如何因應或自救?卞玉芬想了想說:「很難!」雖然有些作物可以透過改良,減少蜜蜂的授粉需求,但多數需授粉作物,在蜜蜂無法工作後,就只能靠人工授粉。「但台灣農夫普遍高齡,需要大量勞力的人工授粉作物就漸漸沒人種。如此一來,作物的多樣化就會慢慢消失。」

「我們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傷害了很多生物的棲息地而不自覺。透過蜜蜂讓我們知道環境真的變成惡劣了。」卞玉芬說,當務之急,除了找出替代方案,更重要的是把這個農業生產最親密的小幫手找回來。堅持友善農耕,不使用農藥化肥,守護著支持多樣生態的土地,是這群有機農夫實踐永續的任務。

當蜜蜂減少,農友就必須為農作物進行人工授粉,耗時、效果也不好。

◎ 原文刊登於里仁為美專刊 第58期 p10~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