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專題文章

揪團助人 一起翻轉世界-部落經濟篇

2023-07-04

圖/文:里仁

要翻轉世界,做一件利益眾人萬物的事,需要的不是超人,而是一群同心同願的夥伴。團結力量大!里仁相信「一個人的力量或許微小,但一群人的力量就可以翻轉世界!」

 

協助部落恢復生機的群策群力

受大環境變遷影響,原民青年外流到都市打拼,部落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加上部落大多地處偏遠、交通不便、資源有限,經濟難以為繼,間接影響了農耕的方式和文化的傳承。里仁了解山林生態永續的重要性,也觀察到偏鄉部落面臨的農耕轉型困境,便在十多年前開始默默地支持部落農產品。

資深產品開發許秀春表示,一開始想法很單純,就是希望透過里仁的模式,以契作來鼓勵部落農戶友善耕作。所以陸續上架了南瓜、水蜜桃、牛番茄、高麗菜等生鮮蔬果和金針、糯小米、轎篙筍等初級加工農產品。後來因著守護紫斑蝶和其他的因緣,陸續和不同部落又合作了葛鬱金、紅藜、小米和洛神等作物。

一路相挺 從耕作、加工到推廣

2015年慈心基金會承接國發會「推動有機農業六星加值計畫」,進入奇美部落輔導農友種硬質玉米,從育種、種植、採收、脫粒烘乾到開發加工,這條路走得很辛苦。2017年,成功轉作有機的部落農人終於要採收成熟的硬質玉米。但部落聯外道路崎嶇狹窄且有機田區分散,大型採收機具無法進入山區,必須仰賴部落以人工方式一株株收割。採收後,必須當日完成脫粒和烘乾,否則玉米會受潮產生黃麴毒素。然而鄰近地區並無烘乾有機穀物的場地,於是只得求助位於花蓮玉里的東豐拾穗農場。深知有機轉作艱辛的東豐主人曾國旗不僅協助玉米濕穀烘乾,還把自家的米倉讓出來冰存這十五噸的有機玉米粒。

最初認為硬質玉米應用廣泛而選擇作為發展重點,但採收後慈心基金會才發現找不到能合作的加工廠。「硬質玉米應用面的確很廣,從食品加工、動物飼料到醫療用品都可應用。但每年四百萬噸的硬質玉米原料卻因長期仰賴國外進口,所以台灣整個產業鏈已經斷了。」副總經理韓敬白得知這個困境後,便引薦多家食品加工夥伴一起來幫忙。

一開始里仁以為很簡單,覺得硬質玉米應該可以拿來做爆米花,或是像乖乖這樣的膨發食品。經過多家廠商實際嘗試後才發現,原來爆米花有特定的玉米品種,不是所有硬質玉米都可以;而膨發零食所能加入的玉米粉也有上限。好不容易找到加工廠願意協助磨粉,分離出不同粒徑的可用成分,又發現五噸的玉米磨粉後,僅剩一噸符合食品加工的規格。最後,多虧對台灣米食情有獨鍾的統百總經理何宗桔勇悍地接下任務。不僅自購專業研磨設備,成功研磨出九成的可用原料,還經過長達近一年的反覆試做,推出廣受好評的「玉米爆爆」和「牛奶可可玉米球」。

延伸閱讀>>看奇美部落故事影片

 

支持返鄉青農 守護原民部落

協助發展部落經濟,還有一大關鍵任務:找回部落年輕人口。花蓮馬太鞍的柯春伎,是部落裡第一個從事有機黑豆種植的返鄉青農。柯春伎一開始不知道怎麼種、怎麼除草,對吃光田間豆苗的環頸雉一籌莫展,更要承受部落長輩們不看好的眼光。「花蓮很好,所以我要用盡全力保護它!」自稱「負二代」的柯春伎,為了守護家鄉的美好環境而甘願負債。透過慈心和里仁的支持,柯春伎和一群在地青農種出優質的有機黑豆和黃豆。里仁也積極串連格林食品、天貝王、鵝之心等夥伴,開發出富含蛋白質的全豆黑豆乳、黑豆天貝、即食料理包等產品,為提高本土雜糧自主率貢獻一份心力。

不只是部落年輕人願意回鄉,還有認同守護原民部落經濟及生態理念的廠商張毓萱夫婦。有機洛神酵醋廠商張毓萱不僅決定採用部落的有機洛神與甘蔗,還為了節省部落農友的運費和時間,特別把工廠從屏東遷到離產地近的台東。

原民部落擁有最富足的自然景觀與文化意涵,支持部落經濟發展,是里仁與慈心基金會近年來努力的目標之一。從耕作輔導、擴大種植面積,同時保留原生種作物及本土雜糧,並串聯廠商加工成食品到通路銷售,再結合消費者之力,一步步領著部落建立產業鏈。

當有機栽種面積增加,帶動部落年輕人返鄉,部落文化得以傳承,而山羌、獼猴與山豬等動物活躍在山林之間,就是最令人歡喜的欣欣向榮。

延伸閱讀>>看回鄉青農柯春伎故事影片

 

◎ 原文刊登於《里仁25週年特刊》 P34~P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