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專題文章

支持「有機轉型期」作物 為永續有機農業埋下希望種子

2015-04-01

文/楊鎮宇 圖片提供/里仁

有機轉型期蔬果與有機蔬果在栽種方式並無不同,同樣安全無毒、營養價值豐富。採購有機轉型期蔬果,就是讓有機農業更蓬勃的具體行動!

近年來,不少縣市推動學校營養午餐吃有機蔬菜。曾經發生少數學校拒收「有機轉型期」蔬菜,認為這不是「有機」。一般消費者對有機轉型期作物的購買意願,也相對低於有機農作物。其實有機轉型期蔬果跟有機蔬果在栽培手法上沒有太大差異,同樣未使用農藥、化肥,也都通過驗證。兩者的差別來自於法規上的要求,每一位申請有機驗證的農友都須經過兩年或三年的有機轉型期,才能取得正式的有機驗證。

有機轉型期功能  淨化土壤、摸索技術

「有機轉型期農作物的安心程度,等同於有機農作物。」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說。根據有機法規規定,農友申請轉作有機時,種植方式跟檢驗要求就要符合有機法規要求。有機驗證機構的查驗員會先到農場訪視,水、土壤等項目都符合規定後,開始進入轉作有機轉型期。依有機法規定蔬菜、水稻等短期作物須經兩年的持續驗證程序才能稱為有機農作物,長期作物的果樹則要三年或三年以上的時間。

有機轉型期的農友好比有機農業的潛力股,但必須經過重重考驗,才能成功走穩有機之路。

蘇慕容解釋,有機轉型期的機制並非台灣獨有,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也都有類似的轉型期規定。轉型期的用意在於,轉作有機的農地過往可能施用過農藥、除草劑、化學肥料,土壤仍殘留相關物質,透過轉型期可以讓土壤慢慢恢復淨化。一般消費者可能會擔心在轉型期過程,土壤仍殘留相關物質。不過專家表示,並非土壤殘留物都會被作物吸收。轉型期間,除了耕作方式需符合有機施作,農產品也會經過殘留檢驗未檢出農藥,才能上架。

有機轉型期除了讓土壤休養生息,也是農友摸索跟適應種植方法的過渡期。蘇慕容說,不論是務農新手直接從事有機農業,或是慣行農民轉作有機,都要適應不使用農藥與化肥的種植法。包括如何處理病蟲害、如何觀察土壤與作物的狀態,還有怎麼掌握產量與品質,都要不斷調整改進。在耕作法調整之外,影響更大的是,農友還要面對因產量下降帶來的經濟收入壓力。

有機轉型期農友   有機農業的潛力股

如果你在有機通路選購產品時,不想買有機轉型期的作物還算事小,如果你找不到有機轉型期的作物,那可不是個好現象。負責供應里仁公司生鮮的福業公司李逢祺總經理說:「如果看不到有機轉型期的作物,表示沒有新的農友投入有機領域,有機農業就無法進一步擴展,消費者也不會買到更多、更多樣的有機蔬菜。」

購買有機轉型期作物,可以給農友實質的支持,同時也能鼓勵更多農友轉作有機。

有機轉型期的農友就像是有機農業的「潛力股」,只是這些潛力股一開始必須面對產量、技術、銷售管道等諸多挑戰。關於有機轉型期農友的煎熬心情,南投平安有機農場的鄭秀蓮感受深刻。她轉作有機牛番茄的第二年,產量只有以往慣行時期的兩成,家人不禁問她「為什麼要拿自己的收入開玩笑?」透過里仁及福業的協助,鄭秀蓮在轉型期間逐漸提升有機栽培技術後,產量才慢慢回升。

「慘起來有時候還真慘!」李逢祺說,有機轉型期農友就算產量提升了,仍要面對銷售通路的挑戰,可能因作物賣相不佳、消費者對有機轉型期作物有認知上的落差等因素而被有機通路拒收。賣相好一點的有機轉型期蔬果還能賣到一般慣行市場換現金,最慘的是農友忍痛打掉作物,留在農地做肥料。

購買有機轉型期作物   給農友穩定的力量

陪伴農友走過有機轉型期是里仁最重視的事情之一,為了提供農友經濟面的支持,里仁會以契約種植方式保障有機轉型期農友的生計。里仁架上的有機轉型期新鮮蔬果,持續維持約兩成的占比,為了是支持、陪伴更多農友投入轉作有機的行列。

蘇慕容說:「里仁為了支持農友度過有機轉型期,願意收購有機轉型期的作物,保障農友收入。若消費者願意購買有機轉型期的作物,不只為了自己的健康,同時也鼓勵更多農民願意走入有機領域,這樣的消費行為更具支持有機永續的積極意義!」

 ◎ 原文刊登於里仁為美季刊 No.37, P.14~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