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專題文章

符合五大永續指標的農產品

把有機當生活,種出與環境共生的石虎香蕉

2022-10-25

文|曾怡陵 圖|浚騰農園、水花園有機農學市集、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永續食材指南』是個平台,讓消費者了解農場的耕作方式。當他們願意改變消費行為,也才能支持農友長期用友善環境的方式耕作。」浚騰農園主人張源沛在返鄉從農之初即選擇有機耕作,種出與生態共好的石虎香蕉,「永續」早已成為他的生活信念。

張源沛畢業於國立中興大學農產運銷學系,長年關心農業發展。台灣加入WTO後,他認為台灣耕地破碎、小農眾多,農業經濟規模無法跟國外競爭,只能在小眾市場找活路。而有機耕作,或許是條活路。


▲張源沛以草生栽培的香蕉園,與生態共好,種出來的香蕉飽滿又香甜。

WTO衝擊無可避免,種有機找活路

六年前,在台中工作的張源沛決定回到南投中寮老家從農,以便就近照顧年事已高的母親和丈母娘。他笑著說,從小家裡務農,高中時的他已能一肩扛起130公斤的香蕉,訓練出厚實的肩膀肌肉。他整理老家雜草叢生的農地,用有機的方式種植香蕉等作物。中寮水源獨立,易管控汙染源,加上地形為淺山丘陵,有利有機栽種。「有自然地形阻擋是很大的優勢。如果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只要風一吹,汙染和病蟲害就會很快地擴散。」

農園就在村子旁,剛開始有長輩看不慣草生栽培,總是訕笑:「你是種草,還是種香蕉?」後來張源沛擔心把農園當運動場的母親被草絆倒,妻子也怕草中藏蛇,所以還是會割草,但一年最多三次。「我雖然是做有機的,但當時觀念仍像停留在慣行的作法:草割乾淨一點、防治多一點。」

不割草,生態更好,石虎也來了

有一次張源沛住院調養後,發現草沒割,作物也長得好,加上大誠土壤作物技術館館長陳興宗的「草生栽培」觀念引導,他現在一年只在農園步徑除一次草、拔除妨礙香蕉生長的藤蔓,其他地方就由著草生長。當推動石虎保育的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在他農園架設相機時,張源沛並不預期會拍到石虎,沒想到第一年就拍到了。「有草有花,各種的小動物和昆蟲都會來,當生態充足且平衡,位居食物鏈頂層的石虎就會來找吃的。」


南投縣中寮鄉為石虎活動熱區之一,友善耕作讓野生保育跟農業發展是可永續共好。(林務局/南投縣政府/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提供)

由於生態平衡,農園沒有嚴重的病蟲害侵擾。但氣候異常導致乾溼季分明,也為張源沛帶來挑戰。「我不反對別人用溫網室,因為這牽涉生計,但我現在沒有養家的壓力,把有機農耕當作過生活,那就少點人為干預、自然一點。」他也表示,用來抑制病蟲害等有機資材有限,要更注意生態環境的營造,才能培養植物抗病抗災的能力。

永續食材指南,用消費選擇改變農業生產

不只採用友善生態的方式耕作,張源沛也注重資源循環。全園無農業廢棄物,香蕉葉放在園裡自然分解。此外,為了防止香蕉樹倒塌,遇強風豪雨會用塑膠繩固定。新的塑膠繩只要幾毛錢,但他五年來堅持重複使用,「把沒辦法避免的惡,降到最低。」

張源沛在農園的實踐全然符合永續精神,也支持「永續食材指南」的推動。「全世界都在流行減碳,以農業來講,有機、友善耕作是最好的方法。」他認為,「永續食材指南」可作為消費者和農民間的溝通平台,消費者信任獲得標章的農民,就會帶動農業的正向循環。當消費者認同、支持永續食材,農民為了迎合市場,勢必做出改變。當政策補助無法全面解決問題,用消費選擇推動農業生產邁向永續之路,才是釜底抽薪的方法。


張源沛悉心照顧的香蕉,在市集擺攤每每受消費者青睞。

 ◎ 原文刊登於《里仁為美》第71期  封面故事P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