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是一本心靈成長最佳的教科書,而《廣海明月》正是它最佳的導讀。真如老師以一堂堂充滿智慧、又溫暖人心的《廣論》課,淺析日常老和尚原文,深入淺出的講說,為迷惘的心靈搭建起嶄新的理路之橋。
幼年時期,即對「生離死別」感到難言的悲愴,從此開始了謙卑而堅定的追尋,直到值遇佛法,才驚覺離苦得樂的智慧都在其中,發願生生世世當佛陀的學生,探求一切真相的答案。
曾經跋山涉水尋訪善知識,成為哈爾瓦.嘉木樣洛周仁波切以及拉卜楞寺高僧根敦嘉措上師、洛桑嘉措上師的得意門生。之後終於值遇一生致力在漢地弘揚《菩提道次第廣論》的日常老和尚,成為老和尚的心子,受託於老和尚身後,承接了帶領福智團體的使命。
她的語言,一如她所創作的讚頌音樂,就像高山深谷間自在的行雲流水,當她造訪每一個內心深處的困惑時,不管遇到的是在浩瀚典籍裡鑽研的學者,還是行走於擾攘市井的家庭主婦,或是包裹著青澀困惑的少年,每一個心靈彷彿都能因為她靈巧傳遞的慈悲與智慧,找到一絲解開煩惱的信心與希望。
雖然被尊稱為老師,她自覺更真實的位置是學生,一個皈依佛陀的永恆修行者。
●內容試閱
【出版緣起】
綜觀古今中外,無論貧富貴賤,生老病死是所有人都難以迴避的問題,唯有佛陀找到解決這些痛苦的良藥,而遠離了所有的痛苦、成就圓滿的快樂。佛在成道後三轉法輪,將離苦得樂的方法宣說出來,使任何有緣依之而行的凡夫,皆可獲得圓滿的佛果。
其中二轉法輪在靈鷲山宣說了《般若經》,《般若經》直接闡述的是萬法的真相──甚深空性的道理,間接也詮說了現觀道次第。彌勒菩薩造《現觀莊嚴論》,開闡《般若經》中現觀道次第之內涵。西藏智者之頂嚴宗喀巴大師,以《現觀莊嚴論》為基,並依印度大成就者阿底峽尊者所造《菩提道炬論》中三士道之內涵,而著作了《菩提道次第廣論》(以下簡稱《廣論》)。此論統攝一切佛語扼要,囊括從凡夫到成佛所須修學的一切內涵,次第井然、易於受持,是想究竟離苦得樂的人往趣佛地的最佳指南。自十五世紀至今,《廣論》教授盛弘於西藏、四川、青海、蒙古等地。二十世紀初,漢地法尊法師入藏求法,始將《廣論》譯為漢文。
上日下常老和尚(1929-2004)一生親近各宗派諸多大德耆宿,博通三藏,持戒精嚴,以其精湛之學修詳審觀察,深見《廣論》教授之殊勝,遂發願弘揚。1988年,首於台灣台中圓滿講述,共160卷錄音帶。老和尚之講述深入淺出,廣引經論、祖師言教,並以善巧譬喻,引導學習者建立生命崇高的目標,並依所學內涵對照自己的身心,進而淨化、提升,在離苦得樂的路上步步前行。
2004年日常老和尚圓寂,將帶領福智團體僧俗學修之重任,託付給心子——真如老師。真如老師十四年來戰兢惕勵、竭盡身心,承繼老和尚之心願,帶領僧俗弟子虔誠學法,推展廣大弘法利生之事業,成果斐然。如今全球學習《廣論》之學法者已逾十萬人,遍及亞洲諸多國家,乃至美洲、歐洲、大洋洲等,獲益的眾生難以數計。
真如老師更自2018年四月起,每週兩次,親自帶著所有僧俗弟子對老和尚開示之《廣論》再作詳細、深入的學習。每一講開示,老師可謂用心良苦,不但字斟句酌地引導弟子契入老和尚開示之內義,並且廣引《廣論四家合註》、五大論等諸大經論為依據,更結合日日生活的方方面面,清楚指出實踐的下手處。
此系列開示發行以來,引發廣大回響,在諸方殷重祈請下,真如老師親自核對,由弟子們將開示輯錄成冊,名為《廣海明月》。以此供養具恩師長、諸佛菩薩,及期盼以清淨法語璀璨生命的共學法者。回向聖教昌弘、善士久住,一切如母有情速趣解脫之道,共臻佛地。
福智僧團法寶中心 謹識
●書籍資訊
出版緣起
編輯凡例
趣入努力聽聞的廣大門徑
講次0101 透過聽聞,了解「境、行、理、果」
講次0102 如是修,一定感得如是果
講次0103 以正確教理,丈量自身修行
照妖鏡
講次0104 廣聞的真正目的是修心
講次0105 管人閒事的習慣
講次0106 法鏡外照,唯獨照不見自己
講次0107 佛法是內心的事業
講次0108 照妖鏡形象分析
講次0109 發現問題,收穫成長
依教理指導自身修行
講次0110 小心盲修瞎鍊的惡習
講次0111 沿著四諦思考問題
佛法的最初修鍊-法鏡內照
講次0112 剖析「法鏡外照」現行
講次0113 練出法鏡自照的獨門武功
講次0114 黨同伐異的原因
講次0115 廣聞之人,更該虛心學習
講次0116 「多聞還卻匱正法」的毛病
從無限生命看待此生修行
講次0117 六祖悟道的故事
講次0118 聞思修是無限生命裡的必經過程
講次0119 挑戰心中的斷見習氣
講次0120 循序漸進,從聽聞軌理起修
集資淨障,馬上行動!
講次0121 學進去的關鍵在淨罪集資
講次0122 用集資淨障的新觀點看待困境
講次0123 集資淨障增長心力
講次0124 將集資淨障納入生活
沿著業果正見,思考生命問題
講次0125 佛法的深厚內涵一定講「業」
講次0126 熟悉業果思路,讓心靈動飛翔
講次0127 用業果見透視苦受根源
抱怨與感恩的兩條心路
講次0128 面對逆境體驗無常
講次0129 改掉抱怨的老毛病
講次0130 扭轉自心,向著感恩的方向
講次0131 層層深入法理,勿長煩惱驕慢
講次0132 隨分隨力,依靠環境增上
講次0133 佛子雖逢難,善增罪不生
善巧辯論,趣入教典廣大海
講次0134 盲人摸象是最好的修行指示
講次0135 真理越辯越明
講次0136 以辯論方式學習的好處
講次0137 智者說滅諸分別,即是觀察所得果
走一條最快成佛的路
講次0138 欲得圓滿佛法,需要殊勝教授
講次0139 「教授」所指的內涵
講次0140 性相角立的原因
講次0141 《法華》、《華嚴》之意趣
講次0142 做一個「想去抉擇」的聽法者
講次0143 有無圓滿教授,決定成佛快慢
講次0144 重視聽聞軌理,珍惜聞法勝緣
向無始劫來的煩惱出征
講次0145 提起對煩惱的警覺心
講次0146 正念就是手中的光亮
《廣論》是修行人的指路明燈
講次0147 大車道是佛陀最深切的悲心
講次0148 無法融會各宗各派的困境
講次0149 寧可千年不悟,不要一日錯路
轉心容易轉境難
講次0150 是故三界中,恐怖莫甚心
講次0151 改變自心,嚐到修習佛法的甜頭
認識圓滿教法,慎防謗法業障
講次0152 修念佛卻去不了淨土的原因
講次0153 敬重法寶,勿生毀謗
講次0154 在心田種下廣學之因
講次0155 虛心學習,互相讚歎
講次0156 提起恭敬法寶的警覺心
講次0157 為成佛而發心廣學
講次0158 傳持教法是佛菩薩一向的志願
傳承經典,究竟離苦
講次0159 大師造論校正修行錯誤
講次0160 觀察自己對修行的定義
講次0161 「今勤瑜伽多寡聞」即是我內心的邪宗
講次0162 「觀視佛語多片眼」的習性
講次0163 養成樂於多聞的習慣
講次0164 見已釋此大車道,我心全然遍勇喜
講次0165 堪為清淨論典的條件-「所為等四法」
講次0166 喧雜浮躁的時代,更需傳承經典
培養修行善法的強烈願望
講次0167 具足聽聞殊勝教授的條件
講次0168 「欲」令暇身不唐捐
講次0169 資糧善中進第一
講次0170 有了善法欲,縱使辛苦也願意堅持
講次0171 別為自己的偷懶找理由
從現在起,為自己的苦樂負責
講次0172 佛法極為單純的目的-離苦得樂
講次0173 苦樂的內涵,只有佛說得清楚明白
講次0174 把握獲得暇身的難得機會
講次0175 珍視此時此刻的聽聞時光
講次0176 重新看待出家修行的非凡際遇
諸具善者專勵聽
講次0177 「浮泛聽聞」與「專勵聽聞」的行相
講次0178 聽聞前行是非常划算的投資
講次0179 沒有天上掉下來的佛果
講次0180 認真聽聞就是關心自己未來的幸福
講次0181 浮泛聽聞,必定長劫流轉惡趣
講次0182 持續學習,成為聽聞廣論的具器者
附錄:各講次與日常老和尚廣論開示之音檔、手抄稿段落對照表